|
从1937年11月13日算起,一直到1944年12月4日,日本空军靠着一把醒目的红雨伞和夜空中的信号弹,对咱们西安进行了整整145次的精确空袭。说起来也怪,乌梅特务案一解决,那俩关键线索——红雨伞和信号弹,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可谁能想到,64年后,它们又神秘地现身了!
1937年那个热得要命的7月,日本鬼子挑起了全面攻打咱们中国的大战。转眼到了9月,西安的天上老能看到日本飞机的影子,它们跟侦探似的,到处转悠。到了11月,这些家伙干脆动起手来,开始对西安进行轰炸。 西安这地儿,简直就是战争前线跟后方的中转站,还是个面粉、棉布这些打仗必需品的大仓库。小鬼子这是想给我们来个釜底抽薪,断了咱的后援啊! 1937年11月份,两架日军的小轰炸机偷偷溜进了西安的天空。咱们地面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立马就开了火,砰砰砰地响个不停。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也嗖的一下子飞上天去,跟它们干了起来。那两架日军飞机一看情况不妙,急急忙忙地扔下了几颗炸弹,结果都扔到郊区去了,然后它们就吓得屁滚尿流,朝着东北方向逃跑了。从那之后,一连好几个月,咱们都没再瞧见它们的影子。 可你知道吗?在那漫长的沉寂之后,西安城迎来了一场场如同暴风雨般的洗礼,日军飞机竟在这片土地上肆虐了整整7年。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,他们出动了1106架飞机,扔下了3440颗炸弹,对西安进行了145次猛烈的轰炸,每一次都像是精准的箭矢,直击要害。结果呢?西安的百姓们付出了3400多条生命的代价,6700多间房屋化为乌有,连那些至关重要的军工厂也多次被重创。这一切,简直就像是在给咱们战士们的抗日信心泼冷水,让人心痛不已。
为啥日军飞机老能那么准地炸到咱们的重要物资?每次国军一动,日军飞机就像知道路线似的,在必经路上等着呢?这一堆问号啊,其实答案得从日军上次轰炸西安后溜之大吉的几个月里找。那时候,他们可没少下功夫,培训了一堆特务,悄悄摸摸地安排到了西安的各个角落。你瞧,西安市档案馆里藏着的“陕西全省防空司令部工务方队第20号训令”里头,可都记着呢! 南昌那边,敌人正悄悄地培训六十多个间谍,打算派他们到咱们内地来,偷偷摸摸地打听咱们的军队情况。而且啊,他们还打算用一种红色的雨伞当暗号,给敌机发信号呢! 经过严格训练的间谍们,日军给他们装备了无线电设备,让他们各自行动,不停地给日军报告轰炸目标。由于这些临时上阵的间谍用的密码都挺简陋,他们在发电报时,我方人员一个接一个地就把密码给解开了,还把他们给捉住了。但有个密码,看着挺简单,却根本不像常见的摩斯电码,我方人员怎么琢磨也解不开,结果这个间谍就一直给日军提供精准的轰炸位置,成了西安地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。 但话说回来,即便是最狡诈的特工,也总有露出马脚的一刻。
就在玉祥门外响起那一声清脆的枪声后,女间谍“影子梅”的生命画上了句号,她的秘密电台“影子梅”也仿佛人间蒸发,再无踪迹。可谁能想到,两年时光匆匆,正当咱们的战士们满心欢喜,觉得外敌已不再话下时,那个消失已久的“影子梅”电波,竟像幽灵一样,悄无声息地冒了出来。在“影子梅”的指引下,西安的好几个军火库,又被日军的飞机给狠狠地炸了一通,结果呢,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辜丢了性命。 国家有难,家庭难安,那时的中国百姓铁了心要拧成一股绳。于是,国共两党联手,共同抵御外敌,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那天,让日本鬼子乖乖举起了白旗,无条件投降了。
中国老百姓终于挺直腰板儿了!那个“暗夜谜码”的“乌梅”事件,留下的那一串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密码,还有啊,“乌梅”究竟何方神圣?接替“乌梅”的又是哪位神秘人物?这些啊,都随着时间的长河,悄悄溜进了历史的角落,淡出了大家的脑海。在这儿,不少人都会嘀咕,老天爷咋会青睐这样的角色呢? 别急,好坏自有报,但那胡作非为的家伙,迟早得栽跟头,他可不是啥善茬儿。 你听说了吗?过了整整64个年头,“乌梅”当年那把超炫的红雨伞,还有那颗闪闪的信号弹,竟然又神秘现身了! 1986年春天的某个三月天,吉林市的冯秀英(咱就这么叫她吧)意外收到了一封从陕西飘来的信。信里头说,西安咸阳那边打算建个大机场,得用上一些地儿,让她赶紧回老家,把外公的坟给迁了。这坟啊,是她外公长眠的地方,小时候,她妈还带着她去拜过两回呢。可惜现在,她妈已经不在了,外公又没别的儿女,这迁坟的重任,自然就落到了冯秀英的肩上。
冯秀英按约定时间到了,在乡亲们的帮助下,她总算找到了外公的坟墓。扒开杂草丛生的地方,映入眼帘的还是她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,只不过墓碑显得有些老旧了。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棺材盖,发现里面的遗骨保存得还算完好。旁边放着一把破旧的雨伞,尽管破旧,但仍能辨认出它原本是红色的。此外,还有一个被油布层层包裹的铁盒子。“外公把这东西带进棺材里,想必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宝贝。”冯秀英心里琢磨着,不由得满心好奇。 一回吉林老家,冯秀英就急不可耐地打开了那个沉甸甸的铁盒子。里面就只有俩她不认识的小圆疙瘩,还有个破旧的账本,其他啥也没有。她瞅了瞅,又把铁盒子啪嗒一声合上,随手搁在了放骨灰坛的旁边。 挑了个大吉大利的日子,冯秀英还请来了个看风水的老先生,打算给外公重新办场体面的葬礼。可巧的是,这位老先生竟然是个退役的老兵。他火眼金睛,一眼就瞅出那个铁盒子是以前军队用的玩意儿。冯秀英心里咯噔一下,赶忙打开盒子,掏出个小圆柱体,问老先生认不认识。老先生眉头都没皱一下,就说这是以前部队里用来发信号的信号弹。冯秀英心里突然咯噔了下,感觉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她给了老先生钱,但葬礼的事儿先搁一边了。她琢磨着,得先把外公的真实身份给搞清楚再说。
夜幕降临,她缓缓关上房门,从抽屉深处摸出那本略显陈旧的账本,深呼吸几下,才小心翼翼地翻开。突然,一张纸轻飘飘地掉了出来,冯秀英连忙弯腰拾起,定睛一瞧,原来是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小纸片。上面印着“日本女特务被捕”几个大字,旁边还配了个时髦打扮、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女人的照片,瞅着怪眼熟的。冯秀英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跟被啥咬了似的,赶紧翻箱倒柜,把老妈留下的老照片一股脑儿全找了出来。乖乖!这一比对,可不得了,那报纸上绑着的女人,竟是自个儿的外婆,还是个女特务!冯秀英这一惊,血压“噌噌”往上飙。 好一阵子没动弹后,她终于把眼神挪回到了那本小册子上,更准确地说,那是本日记。里头记着各式各样的日子,还有一连串的数字,时不时还蹦出几个英文字母,每个条目的末尾都写着“WM”(乌梅的缩写),这些啊,八成都是外婆的那些小秘密。 冯秀英对那些秘密简直是好奇心爆棚,一逮到空儿就翻来覆去地琢磨。但琢磨了整整17个年头,连她闺女小雪(咱就这么叫她吧)都考进县剧团当演员了,冯秀英还是没能解开那些数字背后的谜团。不过呢,这事儿也奇怪,翻那本日记本成了她的一种日常习惯,一空下来,手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它。 可巧的是,小雪歪打正着,撞破了她的小秘密。
2003年的某个夜晚,冯秀英在准备就寝前,又拿出了那本陪伴她多年的日记,翻着翻着,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。这时,小雪刚做完作业,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,却发现妈妈的房间还透出微弱的灯光。她悄悄地推开门,蹑手蹑脚地走进去,发现妈妈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。小雪心疼妈妈,便想去把灯关掉。就在那一刻,她的目光被妈妈手边的一个旧本子吸引住了。出于好奇,她轻轻拿起本子翻了翻,但里面的内容对她来说就像天书一样难懂。于是,她随手抄下了其中的一串数字,然后小心翼翼地关上灯,轻轻掩上门,回到了自己的房间。 左看右看,小雪觉得那些数字跟她学的音乐简谱挺对得上号,于是她试着哼了几句,没想到这旋律还挺有古典味儿,一下子就喜欢上了。第二天,她在剧团里哼个不停,那叫一个陶醉。可没想到,老团长一听,当场就火了,说她哼的是解放前那些浪荡公子和暗门子的调情小曲儿,还拿出一本破旧的书,说这是三十年代电影《古塔奇案》里的插曲《秋水伊人》,小雪这样的未婚小姑娘唱这种歌不合适。 小雪心里憋屈得慌,一溜烟儿地跑回家,找妈妈诉苦去了。 盼星星盼月亮,愣是没瞅见那心上人的影子,夜深了,更声都快敲完了,就听见一两只孤雁在叫唤……”“孤雁和飞机比”,“飞机嘛,不就是停在机场里嘛”,冯秀英嘴里嘀咕着这些词,手里翻着西安大轰炸的那些资料,“1939年11月25号,西安机场挨炸了”,这不跟小雪哼的那串数字记的日子对上号了吗?难道是撞大运了?冯秀英慌忙又去翻日记本上的另一个日子:1939年,也就是民国28年10月11日,那天西安大华纱厂也遭了殃。冯秀英接着往下看,条条都对上了,这肯定不是撞大运那么简单,外公外婆居然是日本鬼子派来的特务,这事儿让母女俩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。
成千上万的中国亲人,竟然命丧外祖父外祖母之手,这让冯秀英心如刀绞,濒临崩溃。她渴望揭开真相,却无奈阴阳相隔,再无机会。她匆匆把外祖父的遗骸安葬在山沟深处,再也不愿触碰那本满载罪恶的日记,转而全心投入吃斋念佛的生活。这事儿对她的女儿小雪也影响深远,以至于到了中年,小雪还是没能走进婚姻的殿堂。 老人们常说:“坏事做尽,报应不爽;行善积德,终有好报。”有两个日本鬼子特务,以前狡猾得很,估摸着连做梦都想不到,他们自个儿简化了的摩斯密码,竟然成了无需解码的“透明电报”。这东西在悠悠岁月里转了64个大圈,最后被他们的外孙女的外孙女给掀开了神秘面纱。这事儿让她心里头压了块大石头,满是愧疚。
|